凝字康熙字典热度:5151

由谷歌提供的广告

【繁体汉字】,【汉语拼音】níng,【汉字注音】ㄋㄧㄥˊ

【语音朗读】

【子集下】【冫】【凝字五行属水】

【子集下】【冫字部】

【唐韻】【集韻】【正韻】魚陵切【韻會】疑陵切,𠀤觺平聲。

【說文】水堅也。本作冰。从水从仌。

【徐曰】俗作凝。今文从俗。

【易·坤卦】履霜堅冰,隂始凝也。又【增韻】成也,定也。

【書·臯陶謨】庶績其凝。

【易·鼎卦】君子以正位凝命。

【註】嚴整貌。又【謝玄暉鼓吹曲】凝笳翼高蓋。

【李註】徐聲引調謂之凝。又【唐韻】牛𩜁切【集韻】【韻會】牛孕切,𠀤觺去聲。止水也。又叶鄂力切。觺入聲。

【楚辭·大招】天白顥顥,寒凝凝只。䰟乎無往,盈北極只。

【註】凝凝,冰凍貌。又【韻會】或作疑。

【詩·大雅】靡所止疑。

【註】音屹。疑,讀如儀禮疑立之疑,定也。

词条更新时间:2024-09-08

凝字的字形演变


陳逆簋(金)
戰國早期

說文‧仌部

說文俗字

漢印徵
西漢

漢印徵
西漢

李冰石象(隸)
東漢

趙寬碑(隸)
東漢

楷書

凝字的象形文

读音:bīng


甲骨文;

金文1;

金文2;

古陶文;

古玺文;

小篆冰;

小篆仌;

小篆凝;

隶书1;

隶书2

读音:bīng

“冰”指液体在零度以下凝结的固体。《说文》: “仌,冻也。象水凝之形。” “冰,水坚也。从仌,从水。凝,俗冰。”说明 “冰、仌、凝” 同义。最初(金文、古陶文)的 “冰”写作 “仌” ,象水面成冰隆起或冰裂纹状。小篆规范字形时, 在保留此字的基础上另加“水”作“” , 成形声字。 同时另制 “” (凝)。后“仌”渐不流行; “凝”也多指凝结、凝聚等义。

注: 甲骨文有一 “” 字, 当是 “从水, 丙声” 的形声字。 后省去“丙” , 将水纹横置成“”形。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凝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凝
中国大陆
台湾 凝
台湾
香港 凝
香港
日本 凝
日本
韩国 凝
韩国
旧字形 凝
旧字形

凝字说文解字

【】【】

『說文解字注』

俗冰。从疑。以雙聲爲聲。

凝字解释

凝字基本属性

  1. 凝的部首:冫部外笔画:14笔画总数:16仓颉号码:impko

  2. 四角号码:37181郑码查询:tdxiBig5编码:BEAEgb2312码:C4FD

  3. uni-code:基本区 U+51DD首尾分解:冫疑部件分解:冫匕矢乛丶疋

  4. 造字法:形声;从冫、疑声汉字结构:左中右结构汉字五行:水

  5. 异体字:冰冰 𡷪 𠘥

凝字基本含义

  1. 凝结,气体变为液体或液体变为固体:~结。~固。~冻。~集。~脂。~滞。

  2. 聚集,集中:~聚。~重(zhòng )。~神(聚精会神)。~思。~眸。~睇(注视)。~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