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字康熙字典热度:6736

由谷歌提供的广告

【繁体汉字】,【汉语拼音】dǐng,【汉字注音】ㄉㄧㄥˇ

【语音朗读】

【戌集下】【頁】【顶字五行属火】

【戌集下】【頁字部】

【唐韻】【集韻】【韻會】𠀤都挺切,音鼎。

【說文】顚也。

【廣韻】頂𩕳,頭上。

【揚子·方言】顚頂,上也。

【易·大過】過涉滅頂。 籀作𩕢。或作顁。

词条更新时间:2024-06-26

顶字的字形演变


𩕢卣(金)
西周早期

說文籀文

說文‧頁部

說文或體

楷書

顶字的象形文

读音:dīng


甲骨文;

金文丁;

金文顶;

说文籀文顶;

古玺文;

小篆丁;

小篆钉;

小篆顶;

小篆𩒆;

三体石经;

隶书丁;

隶书顶

读音:dīng

“丁” 字释义不统一。有 “钉帽说” ,“窗顶说” ,“人心说” 。除“人心说” 实难苟同外,笔者认为 “丁” 是个随形变义的字: 甲骨文写作“” , 释为穴居时的窗顶并非无据。 当时生产力低下, 未见使用 “钉子”的记录; 金文写作 “”始有钉形; 古玺文和《三体石经》写作 “” 和“” , 是最象形的丁(钉)字; 小篆作 “” 也是有锐角的钉形。 另加“金” 旁作 “” (钉, 本指金锭, 后成铁钉的 “钉” 字) 。 但共同认可“丁” 借作天干的第四位。表示头顶、顶部的 “顶” 字,金文、“说文籀文” 及小篆分别用 “鼎” 、“丁” 作声符,用 “頁” (突出头部的人形)作形符, 写作“”或 “” , 属形声字。 隶书(汉《礼器碑》等)以其特有的笔画写作 “” 、 “” , 成为今文。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顶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顶
中国大陆
台湾 顶
台湾
韩国 顶
韩国

顶字说文解字

【卷九】【頁】

『說文解字』

顚也。从頁丁聲。𩒆,或从〔巛下頁〕作。𩕢,籀文从鼎。都挺切〖注〗〔丁𩠐〕,或从𩠐作。顁,籀文或體。

『說文解字注』

顚也。頂顚異部曡韵字。故顚倒樂府或作丁倒。引伸爲凡在冣上之偁。故廣雅云。頂、上也。按頂之假借字作定。詩周南。麟之定。釋言、毛傳皆曰。定、題也。毛傳一本作顚也。亦與爾雅無不合。葢禽獸横生。以頟爲頂。故秦風白顚傳曰旳顙。亦以顙釋顚。从𩑋。丁聲。都挺切。十一部。

顶字解释

顶字基本属性

  1. 顶的部首:頁部外笔画:2笔画总数:8仓颉号码:mnmbo

  2. 四角号码:11282郑码查询:aigoBig5编码:B3BBgb2312码:B6A5

  3. uni-code:基本区 U+9876首尾分解:丁页部件分解:丁页

  4. 造字法:形声;从页、丁声汉字结构:左右结构汉字五行:火

  5. 异体字:頂頂 𧵜 𩒆 𩕢 𩕩 𩠑

顶字基本含义

  1. 最高的,最上的及最高最上的部分:~点。头~。山~。~巅。~尖。

  2. 用头支承:~承。~天立地。

  3. 支撑,抵住:~礼(佛教徒最尊敬的跪拜礼节,两手伏地,以头抵住受拜人的脚)。~门立户。

  4. 从下面拱起:种子发芽把土~起来了。

  5. 最,极:~好。~多。~大。

  6. 相对着:~风。~头。

  7. 相当,等于:一个~俩。

  8. 担当:~班。不~事。

  9. 代替:~罪。冒名~替。

  10. 争辩,冲撞:~嘴。

  11. 量词,用于某些有顶的东西:两~帽子。

  12. 到(某个时间):昨天~十二点才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