薶字康熙字典热度:549

由谷歌提供的广告

【繁体汉字】,【汉语拼音】mái,wō,【汉字注音】ㄇㄞˊ

【语音朗读】

【申集上】【艸】【薶字五行属】

【申集上】【艸字部】

【唐韻】與埋同。

【博雅】藏也。

【爾雅·釋天】祭地曰瘞薶。

【註】旣祭薶藏之。

【淮南子·時則訓】掩骼薶骴。

又【類篇】暮拜切,音韎。義同。

又【集韻】陵之切,音釐。

【爾雅·釋言】窒薶,塞也。

又【直音】音懷。草名。

又【字彙補】烏魁切,音威。汚也。

【淮南子·俶眞訓】鑒明者,塵垢弗能薶。

词条更新时间:2024-06-29

薶字的字形演变


說文‧艸部

熹.詩.大雅校記(隸)
東漢

楷書

薶字的象形文

读音:mái


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甲骨文4;

甲骨文5;

甲骨文6;

甲骨文7;

楚简;

小篆;

隶书

读音:mái

“薶”是古代祭祀时将牛、羊等牲物埋瘗,即俗写的“埋” 。《说文》:“薶,瘗也。从艸, 貍声。” 甲骨文1-7写作“” , 字形虽不尽相同, 但确象在坑中填入“” (羊) 、 “” (牛) 、“” (豕, 猪)甚至 “” (人)的形状。 其中有数小点者当是埋人时的土块形。此时的 “薶” 属会意字。千年后的小篆用 “艸”作形符,用 “貍”作声符, 写作“” , 成为形声字。 隶书进而写作 “” , 从象形字中跳出来,成为今文。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薶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薶
中国大陆
台湾 薶
台湾
香港 薶
香港
日本 薶
日本
韩国 薶
韩国
旧字形 薶
旧字形

薶字说文解字

【卷一】【艸】

『說文解字』

瘞也。从艸貍聲。莫皆切

『說文解字注』

(薶)瘞也。土部曰。瘞、幽薶也。从艸。貍聲。莫皆切。古音在一部。周禮假借貍字爲之。今俗作埋。

薶字解释

薶字基本属性

  1. 薶的部首:艸部外笔画:14笔画总数:17仓颉号码:tbhg

  2. 四角号码:44215郑码查询:epkbBig5编码:F0B4gb2312码:none

  3. uni-code:基本区 U+85B6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4. 造字法: 汉字结构:上下结构汉字五行:

  5. 异体字:

薶字基本含义

1. 薶 [mái]2. 薶 [wō]

薶 [mái]
  1. 古同“埋”,埋葬:“生~工匠,计以万数。”

薶 [wō]
  1. 沾污:“夫鉴明者,尘垢弗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