濡字康熙字典热度:1398

由谷歌提供的广告

【繁体汉字】,【汉语拼音】rú,【汉字注音】ㄖㄨˊ

【语音朗读】

【巳集上】【水】【濡字五行属水】

【巳集上】【水字部】

【唐韻】人朱切【集韻】【韻會】汝朱切,𠀤音儒。水名。

【說文】水出涿郡故安,東入漆洓。

【廣輿記】濡水,出易州窮獨山。一名聖女水。

又水出蒼梧。

【水經注】水出永豐縣西北濡山。

又漬也。

【詩·邶風】濟盈不濡軌。

又滯也。

【孟子】是何濡滯也。

又鮮澤也。

【詩·小雅】六轡如濡。

又溺也。

【史記·倉公傳】不亟治病,必入濡腎。

又溼也。

【禮·曲禮】濡肉齒決。

又含忍曰濡。

【史記·聶政傳】無濡忍之心。

【註】濡,潤也。人性溼潤,則能含忍。

又【集韻】【韻會】𠀤人之切,音而。水名。

【左傳·昭七年】公與齊侯燕人盟于濡上。

【註】濡水,出高陽縣,東北至河閒鄚縣,入易水。

又與胹通。

【禮·內則】濡豚,濡雞。

【註】濡,謂亨之以汁和也。

又【集韻】詢趨切,音須。義同。

又人余切,音如。安也。

【莊子·徐無鬼】有濡需者。

【註】濡需,謂偷安須臾之頃。

又【唐韻】乃官切【集韻】奴官切,𠀤音渜。水名,在遼西。

【水經注】濡水,出禦夷鎭東南。

又【集韻】而由切,音柔。柔忍也。或作𠠐。

又【集韻】【正韻】𠀤乳兗切,音耎。與輭軟同。柔也。通作耎。

又【集韻】儒遇切,音孺。亦沾溼也。

又奴亂切,與渜同。沐浴餘潘也。

又奴臥切,懦去聲。水貌。

词条更新时间:2024-09-29

濡字的字形演变


說文‧水部

睡.日甲2(隸)

五十二病方238(隸)

一號墓竹簡89(隸)
西漢

熹.易.夬(隸)
東漢

楷書

濡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濡
中国大陆
台湾 濡
台湾
香港 濡
香港
日本 濡
日本
韩国 濡
韩国
旧字形 濡
旧字形

濡字说文解字

【卷十一】【水】

《說文解字》

水。出涿郡故安,東入漆涑。从水需聲。人朱切

《說文解字注》

(濡)濡水。出涿郡故安,東入淶。淶,各本作漆涑二字,今正。戴先生曰:易水篇注云:許愼曰:濡水入淶。淶卽巨馬之異名,與巨馬河注巨馬河卽淶水也正合。今水經注淶譌深,說文淶譌漆涑二字,皆字之誤耳。涿郡故安,二志同。今直隷易州州東南有故安故城是。戰國時燕與趙易土,燕以武陽與趙,卽此也。前志故安下曰,閻鄉,易水所出。東至范陽入濡。并州寖。濡水亦至范陽入淶。今本漢志脫濡字。師古謬爲之注,非也。水經注易水篇曰:易水,逕范陽縣故城南。又東與濡水合。水出故安縣西北窮獨山南谷,東流與源泉水合。又東南流逕樊於、期館西、荆軻館北。又東逕武陽城西北。又東逕紫池堡。又東得白楊水口。又東合檀水。又東南流於容城縣西北、大利亭東南合易水,而注巨馬水也。故地理志曰,易水至范陽入濡。又曰,濡水合渠。許愼曰,濡水合淶。淶渠二號,卽巨馬之異名。按酈引濡水入渠,卽濡水亦至范陽入淶之句也。今本作淶,酈本作渠,今勝酈本。酈有濡字,則又酈本勝今。凡書之當參伍以求其是者如此。濡水今在易州北,卽北易水也。東南入保定府定興縣界爲沙河。一曰東南流入容城縣境。从水需聲。人朱切。五部。按左傳昭七年,盟於濡上。釋文云:說文女于反,是音隱舊說。此水𣃔不作乃官反也。師古注漢書於故安下云濡乃官反。殊誤。漁陽郡白檀下,濡水出北蠻夷中,遼西郡肥如下,玄水東入濡水,濡水南入海陽。此則酈注濡水篇所謂濡難聲相近,今謂之濼河者音乃官反是矣。其字葢本作渜,譌而爲濡。○今字以濡爲霑濡,經典皆然。

濡字解释

濡字基本属性

  1. 濡的部首:水部外笔画:14笔画总数:17仓颉号码:embb

  2. 四角号码:31127郑码查询:vfglBig5编码:C0E1gb2312码:E5A6

  3. uni-code:基本区 U+6FE1首尾分解:氵需部件分解:氵雨而

  4. 造字法:形声;从氵、需声汉字结构:左右结构汉字五行:水

  5. 异体字:胹渪溽渜軟渜 渪 溽 𠠐 𠤦 𣽈 𣽉 胹 軟 𩄋

濡字基本含义

1. 濡 [rú]

濡 [rú]
  1. 沾湿,润泽:~笔。~湿。~染。耳~目染。相~以沫(“沫”,唾沫,喻同处困境,以微薄之力相互救助)。

  2. 停留,迟滞:~滞。

  3. 含忍:~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