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字康熙字典热度:1361

由谷歌提供的广告

【繁体汉字】,【汉语拼音】sù,【汉字注音】ㄙㄨˋ

【语音朗读】

【未集中】【糸】【素字五行属金】

【未集中】【糸字部】

【廣韻】桑故切【集韻】【韻會】【正韻】蘇故切,𠀤音訴。

【說文】作𦃃,白緻繒也。从糸𠂹,取其澤也。

【九經字㨾】隷省作素。

【小爾雅】縞之麤者曰素。

【釋名】素,朴素也。已織則供用,不復加巧飾也。

【急就篇註】素謂緝之精白者。

【禮·雜記】純以素。

【註】素,生帛也。

又【易·履卦】素履往旡咎。

【疏】處履之始而用質素。

又【詩·齊風】充耳以素乎而。

【傳】素,象瑱。

又【詩·魏風】不素餐兮。

【傳】素,空也。

又【禮·檀弓】有哀素之心也。

【註】凡物無飾曰素。又【禮器】或素或靑。

【註】素,尙白。

又【左傳·僖二十八年】其衆素飽。

【疏】素訓爲直。

又【楚語】夫謀必素。

【註】素,猶豫也。

又【博雅】素,本也。

又姓。

【姓氏急就篇】後魏有幷州刺史素延。

又【禮·中庸】素隱行怪。

【註】素讀爲傃,猶鄕也。○按《朱子·中庸章句》,素,按《漢書》當作索,蓋字之誤也。

又與傃通。

【戰國策】竭智能,示情素。

【註】素、傃通,誠也。

又與嗉通。

【史記·天官書】張素爲㕑,主觴客。

【註】索隱曰:素,嗉也。

又【韻補】叶孫租切。

【古詩】新人工織縑,故人工織素。織縑日一匹,織素五丈餘。○按《說文》𦃃自爲部,今倂入。𦃚,同。又𦅪。


考證:〔【詩·鄭風】充耳以素乎而。〕 謹照原書鄭風改齊風。〔【韻補】叶孫租切。

【古書】新人工織縑,故人工織素。〕 謹照韻補原文古書改古詩。

词条更新时间:2024-06-26

素字的字形演变


師克盨蓋(金)
西周晚期

輔師𠭰簋(金)
西周晚期

天策(楚)

說文‧素部

縱橫家書213(隸)
西漢

春秋事語68(隸)
西漢

一號墓竹簡247(隸)
西漢

校官碑(隸)
東漢

魏王基殘碑(隸)
曹魏

楷書

素字的金文


輔師𠭰簋西周晚期集成4286

師克盨蓋西周晚期集成4468

素字的象形文

读音:sù


金文1;

金文2;

金文3;

金文繛;

金文繛;

金文繛;

楚简素;

小篆素;

小篆绰;

小篆繛;

汉简;

汉帛书;

隶书素;

隶书绰

读音:sù

“素” 在《说文》 中是个部首字。“素”原指本色的生帛。《说文》: “素, 白緻缯也。 ”金文、 楚简写作“” , 象两手触摸下垂的丝形。小篆省去双手, 写作“” , 成为“垂丝”结构(上边是“垂”字, 下边是“糸”字,“糸”读mì,是丝的字根)。隶书将“垂”省成三横一竖,从此成为今文。

以 “素”作部首的字有 “繛”字。“繛”也写作“绰” ,本指宽缓,引申宽裕。金文分别写作“” , 字形变化较大。 除声符“卓” 保持了基本一致外,形符都是不同写法的与“糸”有关的形状。直到小篆规范笔画时才确立了从“糸” ()和从“素” ()的两个字形。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素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素
中国大陆
台湾 素
台湾
香港 素
香港
日本 素
日本
韩国 素
韩国
旧字形 素
旧字形

素字说文解字

【卷十三】【素】

《說文解字》

白緻繒也。从糸𠂹,取其澤也。凡素之屬皆从素。桑故切

《說文解字注》

(素)白致繒也。繒之白而細者也。致者,今之緻字。漢人作注不作緻,近人改爲緻,又於糸部增緻篆,皆非也。鄭注襍記曰:素,生帛也。然則生帛曰素,對湅繒曰練而言。以其色白也,故爲凡白之偁。以白受采也,故凡物之質曰素,如㱿下一曰素也是也。以質未有文也,故曰素食,曰素王。伐檀毛傳曰:素,空也。从糸𠂹,取其澤也。澤者,光潤也。毛潤則易下𠂹。故从糸𠂹會意。桑故切。五部。凡𦃃之屬皆从𦃃。

素字解释

素字基本属性

  1. 素的部首:糸部外笔画:4笔画总数:10仓颉号码:qmvif

  2. 四角号码:50903郑码查询:cizBig5编码:AFC0gb2312码:CBD8

  3. uni-code:基本区 U+7D20首尾分解:糸部件分解:幺小

  4. 造字法:会意汉字结构:上下结构汉字五行:金

  5. 异体字:榡𦃃𦃚㕖 愫 榡 𢍣 𤠚 𦁘 𦃃 𦃚 𦅪 𩝥 𦅽𦃃𦃚

素字基本含义

  1. 本色,白色:~服。~丝。

  2. 颜色单纯,不艳丽:~净。~淡。~妆。~雅。~描。

  3. 洁白的绢:尺~(用绸子写的信)。

  4. 本来的,质朴、不加修饰的:~质。~养。~性。~友(真诚淳朴的朋友)。

  5. 物的基本成分:色~。毒~。维生~。

  6. 向来:~来。~常。~志。平~。

  7. 白,不付代价:~餐。

  8. 非肉类的食品,与“荤”相对:~食。~席。~油。